③《本草再新》:"有小毒。"
①《本草拾遗》:"主金疮 ,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挼碎敷之;亦煮服断 及卒下血。"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各种提取物,如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总酸酚、结晶Ⅰ(甾体化合物)及皂甙,给小鼠灌胃都有一定止咳作用,除去黄酮的总酸酚则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黄酮甙止咳作用较好,2.5mg/只腹腔注射的止咳作用与可待因0.4mg/只者相似。
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总酸酚、总生物碱及结晶Ⅰ给小鼠灌胃均有一定的祛痰作用(酚红法),皂甙的祛痰作用不显着。
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以及总生物碱给豚鼠腹腔注射时,均有一定平喘作用(组织胺与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法),而以黄酮甙的作用最好,250mg/kg时相当于氨茶碱125mg/kg的效果。总酸酚、结晶Ⅰ和皂甙均无平喘作用,用豚鼠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法证明白毛夏估草的碱性乙醚提取物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煎剂或醇一乙醚提取液在试管内有一定抑菌作用,提取物中以铅盐去杂质后的酸醚提出液抑菌作用最强,主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茵。
本品酸性乙醇提取物和所含黄酮可使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并有较强的体内抗感染作用。
用新鲜白毛夏枯草(全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至60~100毫升,加糖适量,分2~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治疗577例,近期控制30例,显效103例,好转339例,有效率在80%以上。服药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病人于服药后1~2天有轻度头昏、胃部不适、恶心、胃纳不佳,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能消失,并不影响继续服药。在上述疗效的基础上,曾进一步用白毛夏枯草粗提物制成糖衣片治疗900例病人,经冬季治疗七个疗程,有效率为88%,临床控制率为25%,显效率为50%。部分病人作了治疗前后痰细菌学和细胞学的检查,证明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菌生长和控制炎症的作用,同时并有修复病变组织的迹象。
将白毛夏枯草制成20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次。4岁以下每次2毫升,4岁以上4毫升。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炎等计118例,结果治愈53例,好转38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77.12%.有效病例平均2.1天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住院7天。采用鲜草或干草煎服,对急性支气智炎。肺炎、肺脓疡,及扁桃体炎、咽喉炎等亦有效果。
用30~35%白毛夏枯草煎剂,每次50毫升,日服2次,儿童酌减。对胆道继发感染,配合针灸解痉止痛,部分病人酌用少量解痉剂,并纠正脱水、酸中毒。治疗37例,治愈33例,好转4例,平均住院6.2天。对阑尾脓肿,除服煎剂外,加用鲜草捣敷患处,每日1次。观察13例,平均治疗6~7天,全部治愈。
治疯狗咬伤:鲜白毛串全草五至八钱(干者三至五钱),和红薯烧酒半斤至十两,炖一小时,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①《本草经集注》:土瓜为之使。
配败酱草,白毛夏枯草、败酱草均味苦、性寒,同具清热解毒之功能。白毛枯草长于凉血止血,败酱草长于散瘀止痛。两药配伍应用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止痛。可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肠痈及各种血热出血及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