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 又叫葵叶大黄、北大黄、珠莫萨等,是一种分布在我国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等省区的 材。相较于我们熟知的大黄而言,掌叶大黄的主要功效在于泻热 ,尤其是对于肠实热积滞、大 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那么掌叶大黄在用药上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高大粗壮草本,高1.5-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木质。茎直立中空,叶片长宽近相等,长达40-60厘米,有时长稍大于宽,顶端窄渐尖或窄急尖,基部近心形,通常成掌状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为近羽状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脉多为5条,叶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状毛,下面及边缘密被短毛;叶柄粗壮,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密被锈乳突状毛;茎生叶向上渐小,柄亦渐短;托叶鞘大,长达15厘米,内面光滑,外表粗糙。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聚拢,密被粗糙短毛;花小, 通常为紫红色,有时黄白色;花梗长2-2.5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以下;花被片6, 外轮3片较窄小,内轮3片较大,宽椭圆形到近圆形,长1-1.5毫米;雄蕊9, 不外露;花盘薄,与花丝基部粘连;子房 状宽卵形,花柱略反曲,柱头头状。果实矩圆状椭圆形到矩圆形,长8-9毫米,宽7-7.5毫米,两端均下凹,翅宽约2.5毫米,纵脉靠近翅的边缘。种子宽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果期果序的分枝直而聚拢。
①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全见者,,以此汤下之:掌叶大黄(酒洗)四两, (炙,去皮)半斤, (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
②治大便秘结:掌叶大黄二两,牵牛头末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有厥冷,用酒调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
③治热病狂语及诸黄:掌叶大黄五两(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④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掌叶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 汤和之,痢止,再服 汤和之,以彻其毒也。(《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
读完上文中小编的介绍以后,大家是不是已经对掌叶大黄的药用价值有了新的了解了呢?虽然掌叶大黄也是大黄的一种,但是在平时的用药使用上,也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尤其是用药量上需要谨慎。另外,专家特别提醒,孕妇及月经期的女性都需要谨慎使用掌叶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