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成熟果实。地肤子生长于荒野、田边、路旁、房前屋后等,经济易得,为民间治疗一些小病所常用。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该药材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有 、 的功效,可用于湿热淋证、白浊带下、小便不利,以及 、湿疮、 等病症。
【性状】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约1mm,黑色。气微,味微苦。
(1)地肤子与 ,二者均既清湿热,又能祛风止痒,且都有 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不利之证,均可应用,但尚各具特点,地肤子祛风利湿止痒较好,故偏治因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小便淋痛等;苦参苦寒清热力强,故外治热毒痒疮,内治泻痢黄疸等。
(2)地肤子与 ,地肤子治淋, 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地肤子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地肤子则其力稍逊。
《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
除湿利尿:《本草求原》日“地肤子,清利膀胱邪热,补膀胱阴血,热去则小便利,中焦之阳气自受益。故有阴火而小便不禁,尿数或淋疝,客热丹毒并治,为末酒服治白带,同白蔹为丸治白浊。”地肤子,甘苦寒,入肾、膀胱二经,故善清下焦湿热,可用治小便不利,湿热带下,淋证,阴部搔痒等证。
清热解毒:《本草述》曰:“地肤之味,始微甘而后纯苦,且其气寒,应属清热之剂。”本品寒可清热,故目赤肿痛,血痢不止,疮痒肿毒,风疹等证,均可用此药治之。
益精强阴:本品治肾阴虚,虚火上扰之证。有益精强阴之效。临床症见:腰膝、两足痿弱,眩晕,耳鸣,遗精,舌红少津,脉象沉细,伴潮热、口干、咽痛、脉数。地肤子甘寒,入肾经,清湿热,虚火,湿热不扰而阴精自安。《本草求真》曰:“至书所谓益精强阴,非真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而即具有坚强之意耳。”
地肤子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 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地肤子煎剂2g/kg给家兔灌胃, 6小时内尿中氯化物增加127.1%—131.6%, 但总尿量无变化.有报告指出, 地肤子对大白鼠尿量及尿 排出均有影响。
配阳起石:一补阴一壮阳,相须为用,阴阳俱补。《本草纲目》曰:“地肤子与阳起石同服治丈夫阳痿不起补气益力。”
配白鲜皮:本品,归膀胱经,功能清热止痒,适用于皮肤湿疹搔痒;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止痒,适用于湿热疮痒,或黄水疮,肌肤湿烂,皮肤搔痒等证。二药相须为用,相辅相成,治疗皮肤湿痒,疗效大增。
配黄芩:本品补阴,走血分,益阴气泻火盛,苦能燥湿,祛大肠湿热,清利血便。黄芩苦寒,入大肠经,泻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泻痢。二药相伍,相须为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止痢之效。
配生地:地肤子苦寒,清热泻火,可用于热盛之目赤肿痛;生地甘苦寒,亦能清热泻火;二药相伍,地肤子偏于清热,走而不守,生地偏于养阴生津,守而不走,用治目赤,疗效大增。《得配本草》曰:“地肤子得生地,台风热赤眼。”
配牡蛎、山药、五味子:“地肤子,治淋漓水清热。 ……但虚火念而热得恣,固当用以清利,若不佐以补味同入,则小水既利而血益虚,血虚则热益生,热生则淋益甚矣。故宜佐以牡蛎、山药、五味收涩之剂,俾清者清、补考补、通者通、涩者涩、滋润条达而无偏胜为害之弊矣。”
宣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党参、威灵仙、麦门冬、本品。主治阴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而致的小便不利。
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一两,地榆三分(锉),黄芩三分。上药拇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治目痛及眯忽中伤,因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僧深集方》)
治雀目: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二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广济方》地肤子丸)
治肝虚目昏:地肤子一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五斤(净汤捣,绞取汁)。上药相拌,日中曝干,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夜临卧,以温水调再服之。(《圣惠方》地肤子散)
治疝气:地肤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简便单方》)
治痔疾:地肤子不拘多少,新瓦上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三。(《圣济总录》地肤子散)
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23)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的果实。近年来, 材市场上有用 、藜、 等冒充地肤子者,由于地肤子与伪品性状相似,不易区分,现将地肤子的真伪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真品地肤子的果实呈扁球状五角形,直径1—3 mm。外被宿存的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形似 。气微,味微苦。
本品为 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的种子,呈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剖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无臭,味微辛。
本品为藜科植物藜的胞果,呈扁平五角形,直径1—2mm。外面的宿存花被呈黄绿色,紧抱果实,先端5裂,,可见放射状排列的5条棱线,不具翅。内藏果实一枚,果皮薄膜状,半透明,易剥落。种子圆形,具黑色光泽。气微,味微苦。
本品为 科植物岗松的蒴果,呈钟形,带有细小果柄,萼筒直径约2mm,萼先端具5裂片,常向内卷。萼筒内蒴果已裂开,子房3室,。种子往往脱落不存,有的可见种子多数,细小,扁平圆形,红黄色,质坚硬脆。搓之发出特殊香气,味涩而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