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灯心草的功效与作用_苹果绿

灯心草的功效与作用_苹果绿

2023-04-24 09:41:17

灯心草短短的茎秆使它看起来就像匍匐在地上一般。据《本草衍义》记载,灯心草,蒸熟晒干后可拆取草叶中心穰作为燃灯的灯芯,故名灯心草。它的茎髓具有 、 、渗湿之功效,可用于 、水肿、心烦不寐、喉痹、创伤等症。

本品始见于"开宝本草"。其茎髓可点油灯作灯心用故名。马志曰:"灯心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将为席"。寇宗奭曰:"陕西亦有之,蒸熟待干,折取中心白穰燃灯者,是谓熟草。又有不蒸者,但生干蒸取为生草,入药宜用生草"。李时珍说:"吴人载莳之,取瓤为灯炷,以草织席及蓑"。以上描述的植物形态、产地及采制等,与今所用灯心草基本上一致。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根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圆筒状,直径1—2毫米,外具明显条纹,淡绿色。无茎生叶,基部具鞘状叶,长者呈淡赤褐色,短者呈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复聚伞花序,假侧生,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6,2轮,裂片披针形,长2—2.5毫米,背面被柔毛,边缘膜质,纵脉2条;雄蕊3,较花被短;子房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3枚。蒴果卵状 形或椭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淡黄褐色。种子多数,斜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状】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一般长50—60厘米,亦有达1米以上者。表面乳白色至淡黄白色,粗糙,有细纵沟纹。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表面有许多丝状物,相互交织成网,最外多呈短毛状。质轻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产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四川所产灯心草,剥去外皮的称为"灯心",未去皮的称为"灯草"。

(1)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停火,凉透取出。

(2)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 细未,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3) 制:灯心段置盆内喷淋清水少许,微润,加青黛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表面挂匀青黛为度,取出晾干。每灯心草10kg,青黛1.5kg。

传说在广东信宜灯心塘有个良家妇女陈氏,正直善良,勤劳,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她自然学到不少医学知识,谁家有人生病,有求必应,药到病除,无治不愈的。自从父母亡故后,她嫁给一个老实贫苦农民为妻,婚后生下一男孩,日子过得挺不错。

话说有对夫妻喜添一女儿,白白胖胖的,夫妻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出生不久就发生不幸的事:小女儿不吮奶,不哭也不动,继而双目紧闭,口角流水,心跳微弱,面色苍白,已经不省人事了。夫妻舍不得丢掉自己的亲骨肉,请来村里,县里的医生,都久治无效,眼看小女儿活不成了,夫妻急得哭了。村里人赶来看望,有人打听到陈氏能治好小孩的病,叫他们赶快去请她来。

陈氏知道后,马上带上几条白色细长柔软的草药,朝小孩家赶去。陈氏边诊边问病情,诊完后,劝小孩爹妈不要担心,她会治好小孩的病,并叫人准备所需要的东西。她找来一个浴盆,倒入热水,把采来的新鲜药物搓碎搅拌,然后帮小儿洗头、擦身,接着便是烫点,她拆下一段白色草药放在油里蘸蘸,又移到火里烧红,再贴到小孩身上烫,先是额头两点,最后手掌心两点,总共烫了十四点,不一会,烫点起红来,成为痂。然而小孩却无响也无动。此时,陈氏说过几天小孩的病就会好的,她过几天再来看。并嘱咐小孩爹妈严加照顾,说完就告辞了,小孩爹妈再三请她吃了饭再走,陈氏便吃了饭,小孩她爹又给些钱作酬谢。 不久,小孩的病竟奇迹般好起来了,谢天谢地,宝贝儿已开眼了会吮奶,长得更加可爱了,夫妻心里乐极了。后来,陈氏又来看过几次,见小孩无事,也就放心了。孩子的爹妈真不知怎样感谢这位神医,救活了他们的女孩。

后来,不知哪个顽皮鬼竟拾起弃落的白色草药,拿回家试作灯点点灯,灯光明亮。由于它可以作灯点,又因它是陈氏医生从她家乡信宜灯心塘带来的,于是灯点草这个名字不胫而走,从此就叫开了。

利尿通淋:灯心草味甘淡,性寒,入肺经。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州都之官”。甘淡可渗利,寒可清热,故本品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医学启源》载:灯心草:“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若肺失宣降,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或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隆闭、淋证,水肿等,此非甘淡渗利之药不能通,本品通利水道,导膀胱之湿热外出,小便通,则诸证解。临床主要用于:浮肿,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砌小便闭塞不通等证。有“五淋圣药”之称。

清热除烦:本品性寒清热,入心、肺、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本品使心肺之上焦之火,下利小肠,从小便而出。《本草述》载:“灯心草,降心火,通气,为此味专长。”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经有火,则神志不安,神明被扰则躁动不安,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口舌糜烂,小便黄赤。本品寒可清心经之热,淡渗利水,可导心经之火,自上顺下,下输膀胱,从小便而出。心火清,则神志安。具清热除烦之功,以清降心火通肺利水道见长。

本品与 ,二者均能清泻心火与小肠之火利小便,放火盛之尿涩热痛,均可应用。但灯心草药力单薄,入心。主要用于小儿心热燥啼闹;木通苦寒力猛,清心火。主要用于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且通气血,又用于闭经乳少及阗痛,二者有一缓,一峻之不同。灯心草炒炭专于清热 ,治风热喉痹,口舌生疮;朱灯心专降火 ,治心火偏胜,烦燥失眠等;青黛灯心专于 ,治血热妄行,咯血,尿血等证。其炮制不同,功效有异。

配六一散,清热祛湿,利水除烦。六一散功善清热滑窍,利三焦水湿,本品清热通淋,专入心经,二者合用,使上焦心经湿热下行,导小肠湿热外出,并有降火安神之效,可治疗暑湿身热,口渴,口疮,心烦不安,小便淋痛,小儿夜啼。

配淡竹叶,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淡竹叶味甘淡、性寒,上可清心经之火而除烦,下能导小肠、膀胱之湿热外出,灯心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二者功效相近,对于烦热口渴,心烦不寐,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痛等证。相须为用,增加疗效。

天一丸(《韩氏医通》): 灯心、赤白茯苓、滑石、猪苓、泽泻、人参。剂型:前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服法:每服一丸,任病换引。功效:通便水道。

灯心散(《圣济总录》) :灯心、丹砂。服法:上为味,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主治:鼻衄不止。

通窍剂:散剂。主要成分:灯心草炭,荆芥炭,煅硼砂,细辛,闹羊花,猪牙皂,蟾酥,冰片,牛黄,麝香。有通关开窍,排秽避瘟的功能。用于受暑眩晕,头痛鼻塞。取少许吸鼻取嚏。方中灯心草清热,为君药。

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粱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 烧灰,酒送服一钱。

(25)通窍剂:散剂。主要成分:灯心草炭,荆芥炭,煅硼砂,细辛,闹羊花,猪牙皂,蟾酥,冰片,牛黄,麝香。有通关开窍,排秽避瘟的功能。用于受暑眩晕,头痛鼻塞。取少许吸鼻取嚏。方中灯心草清热,为君药。

灯芯草性寒渗利,适用于心经有热、膀胱湿热等有热象的病症,不宜用于虚寒证。

临床常用含灯芯草的七星茶治疗小儿烦躁不宁。小儿之病随拨随应,用药宜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伤及小儿脾胃,出现厌食等不良反应。

苦瓜洗净后切成块状。将苦瓜块与灯心草一起放进砂锅内,用适量清水煎煮。加食盐调味便可。每日1—2次,每次150毫升—200毫升。

本食疗方清心降火。适用于夏季风热上攻所引起的目赤肿痛、眼眵增多、口干心烦、小便黄赤等.对皮肤热痱、湿疹也有效。

将灯心草洗净,苦瓜洗净切成小块。 再将灯心草、苦瓜一起放入锅内,用小火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加食盐、味精调味食。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