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甘松的功效与作用_苹果绿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_苹果绿

2023-04-24 09:41:16

甘松是败酱科植物甘松等的干燥根茎。 认为甘松有 ,开郁醒脾的功效与作用。

传说里,如果一只凤凰感觉自己接近死亡时,它就会搭建一个巢,并四处收集甘松等香料铺在巢中,然后它就点燃巢穴,让自己在火焰中燃烧。当火焰燃尽的时候,凤凰可以得到新生,凤凰因此又被称作“不死鸟”,甘松也由此给人们留下能够“起死回生”的印象。

甘松又叫作香松、 ,是一种矮小的、总散发着清凉香气的植物,虽然它不能像传说中那样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的确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最初,人们只把甘松当作一种香料,但通过长期接触和使用后,人们才发现甘松的根茎原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它能够理气止痛,醒脾 ,可以缓解乃至消除心慌、失眠、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宝本草》、《本草拾遗》等许多医学典籍都将甘松作为重要药物收入。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且尚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 ,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l.5—3.75 克/公斤可致死。

缬草酮有抗心律不齐的作用,且较为安全。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 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从宽叶甘松根中提出的挥发油在各种心脏标本上,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对洋 引起的室性心律不齐,无保护作用。

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大、小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 5一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临床上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甘松注射液(包括挥发油及水提醇沉部分)2g/kg静脉注射,使兔心率减慢,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减轻T波的升高。给狗静脉注射挥发油0.1-1.0mg/kg,狗血压下降1.9995-3.9996kPa,可持续数小时之久;能减弱心脏收缩力和加快心率,并有一定抗肾上腺和扩末梢血管的作用。

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 、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宽叶甘松给兔皮下注射,兔表现对刺激的反应迟钝、困倦、食欲减退。甘松醇提取物有降压和抗溃疡作用。

配山柰,二药皆入脾胃经,相须为用,则药力大增,长疗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等症,有健脾消食之功。如《本堇汇言》曰:“甘松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与山奈合用更善。” 

配白芷,行气止痛,甘松甘温,能行气散寒、缓急止痛。白芷辛温,能散风除湿、芳香通窍。甘松得白芷,则相使为用,行气止痛之力倍添,善治风邪恶气卒中之心腹痛,故《本草求真》谓:“凡因恶气卒中,而见心腹痛写……者,可同白芷并用。”

配鹿角霜,理气开郁,益精健脑。甘松甘温,能行气止痛、开郁醒脾;鹿角霜咸温,能温补肝肾、健脑益精。二药伍用,一散一守,相须相使,共奏理气开郁、健脑益精、安心神、疗失眠之功。主治用脑过度,元精受损之头昏、头响、失眠、健忘等症。

配荷叶,收湿拔毒。荷叶苦涩性平,功能清热利湿;甘松辛香甘缓,善能行散解毒。二药配伍,相须为用,甘松得荷叶,清热解毒力增;荷叶得甘松,收湿除湿效长。故《普济方》甘松汤以此二药等相伍,专治湿脚气病等有收湿拔毒之功。

松香气(《鸡峰普济方》) :半夏曲、天南星、甘松、陈橘皮。剂型:丸剂。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服法用量: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功效主治: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主痰眩诸症。

治风疳虫牙方(《圣济总录》) :本品、腻粉、芦荟、猪肾。剂型:散剂。炙为末。服法用量:夜漱口后贴之,有涎吐出。功效主治:驱风杀虫。治风疳虫牙蚀肉至尽。

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原料:野鸡700克,甘松5克, 、小葱、 、 、姜、 、盐、香油各适量。做法:先将宰杀后野鸡处理干净,然后用刀拍松,抹上酱油晾干。油炸野鸡至金红色取出,沥油,放小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白糖炒片刻倒入炖锅中,再加入葱、姜、盐、酱油、黄酒。再把甘松洗涤干净,沥水后,放入锅中炒香,倒进小炖锅内。将炖锅盖上盖,小火焖煮至 酥烂,淋香油食用。药膳功效:本品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

原料:甘松10克.牛肉1500 克,调味品适量。将甘松择净.布包;牛肉洗净与甘松同放锅中加清水文火煮沸后,下调味品,点至牛肉烂熟即成。本食疗方补脾健胃,行气健脾。适用于气闷胸痛.脘腹胀痛。

甘松油也属于木香香料之一,但甘松油的 “ 药味 ” 更明显,与甘松油同一路香气的缬草油就“ 划归 ” 药香香料了。在配制木香香精时,甘松油的用量更要谨慎,否则将配成 “ 药木香香精 ” !

物如其名,“甘味” 也是甘松油香气的特色之一,在各种香精里面,加一点甘松油就如同在中药里加甘草一样,不过,中药里加甘草是让味觉有 “ 甘味 ” ,而香精里加甘松油则是让嗅觉有 “ 甘味 ” 。在配制药香香精时,加入甘松油(此时就可以多加了)会令人觉得闻起来“ 舒服 ” 得多,因为人们对 “ 药味 ” 的畏惧在于 “ 苦 ” (所谓 “ 良药苦口 ” ) —— 骗小孩子吃药要加糖也是这个道理。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