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槲蕨的功效与作用_槲蕨的用法用量及食用禁忌_槲蕨的附方_苹果绿

槲蕨的功效与作用_槲蕨的用法用量及食用禁忌_槲蕨的附方_苹果绿

2023-04-24 09:41:16

槲 又叫 、毛姜、猴姜、申姜、爬岩姜、石岩姜等,它主要生长在岩石缝、树干或墙上。它是一种在 使用价值上比较高的植物,它的用药部位主要是它的根茎,在对 久泻、 、齿痛、脱发等问题的中药配方当中可以看到槲蕨的影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槲蕨的相关知识以及禁忌问题。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状茎粗壮;长而横走,密披棕褐色鳞片;鳞片线状钻形,边缘有不广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40厘米,宽14–18厘米,具有狭翅的柄,羽状深裂,裂片7–13对,互生,阔披针形,长7–9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下部羽片缩短,基部各羽片缩成耳状,厚纸质,绿色,;叶脉明显,网状,粗而凸起。孢子囊群盖。孢子成熟期10– 。

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⑴治 :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 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⑵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研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⑶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布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多数情况下都是它的药用价值越高,同时它的使用禁忌也就越多。像槲蕨在中医上并不适合有阴虚及无瘀血的人群食用,否则将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建议大家平时要多多注意,如果目前并不清楚自己的体质情况,那么最好在咨询过医生的建议后再进行使用,才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希望上文中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