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是一种豆科藤本植物,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地区比较常见,主要是生长在沿海河岸灌木丛、海边灌木丛或近海岸的红树林中,因此在平时是并不常见的。鱼藤是一种兼具一定药用价值以及一定毒性的植物,它的主要功效是可以帮助散瘀 , ,在 配方当中的使用率并不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攀援灌木,全体秃净。单数羽状复叶,无托叶,叶柄长7~15厘米;小叶通常5枚,间有3枚或7枚,具短柄,近革质,卵状矩圆形至矩圆形,长4~8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浑圆。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于老枝上,常不分枝,长5~10厘米;花柄聚生,稍长于萼;萼钟形,长约2毫米,近秃净,有不明显的钝齿;花冠蝶形,粉红色,长约10毫米;旗瓣近于肾形,顶端圆形,有时微缺,翼瓣顶端圆形, 瓣半圆形,翼瓣及龙骨瓣基部均有一急尖的耳;雄蕊10;子房无柄,花柱线形,内弯。荚果扁平而薄,斜卵形或矩圆形,长2.5~4厘米,宽2~2.5厘米,秃净,只于上缝有狭翅;种子1,近于肾形。花期8月。果期9月。
(1)本品含有毒鱼藤酮,毒杀昆虫效果很好。禁内服,以防中毒。中毒后发生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阵发性全身痉挛, 震颤,呼吸减慢,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未出现痉挛前先 ,洗胃;静脉滴注 糖盐水加 ,并肌肉注射 、B6、B12,如有痉挛可给解痉剂;呼吸减慢时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 等对症治疗。
有毒,人食用后中毒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阵发性痉挛、肌肉颤动、呼吸减慢,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
鱼藤酮对昆虫及鱼之毒性很强,而对哺乳动物则毒性很轻,犬静脉注射致死量为0.5mg/kg,而口服则需加大600倍;一般口服0.2g/kg不致引起死亡。鱼藤口服毒性似较其中所含之鱼藤酮为大。经常接触其尘末,可招致肝损伤( 变)。鱼藤酮中毒能引起呕吐、呼吸抑制、惊厥,最后呼吸麻痹而死。毛鱼藤(D.Elliptica)中鱼藤酮含量最高(根含12%),而其他种鱼藤则较低。
整体上来说,鱼藤的毒性效果要比它的药用价值大很多的,因此大家平时在使用鱼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量,否则将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还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大家平时一定要格外的注意,即便是一定要用,也需要在咨询医生的建议后再使用,希望小编上文中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