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杉科水松属落叶或半落叶乔木。该属仅此1种,是世界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树种。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中国东北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
木材淡红,质轻软,纹理细,耐水湿,耐腐而不变形,比重0.37—0.42,供建筑和造桥梁、家具等用。根部木质轻松,比重0.12,浮力大,可供制作救生圈、瓶塞等,或用于建筑恒温室和冷藏库。球果、树皮含单宁,为栲胶原料。抗风力强,是护堤防浪林和农田防护林优良树种。树姿美丽。可作庭园观赏树。
【来源】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及长松藻的藻体。
①刺松藻 藻体暗绿色或深绿色,海绵质,富汁液,幼体被白色绒毛,高10-30cm,粗1.5-3(-5)mm。自基部向上叉状分枝,渐分渐多,达同一高度时呈扇状,分枝圆柱状,上粗下细,先端钝圆。体内有许多无色的管状丝体,疏松地交强成髓部,侧生于髓部周围的棒状囊胞,排列成可行光合作用的栅状皮层,囊胸直径为215-350μm;长为900-1025μm,顶端较厚,尖突,其上有毛。叶绿体小盘形,不含淀粉核,多数分布在囊胞的顶部。藻体基部由假根组成的固着器,呈盘状或皮壳状。
②长松藻 藻体亮黄绿色,海绵质,一般长约60cm,有时可极大延长,这与海绵质盘状固着器大小有关。体圆柱形,疏叉状二岐分枝,上部渐细长,先端钝圆,分枝处节间呈楔形或宽三角形。囊胞顶端薄,其上。薄体成熟时,产生配子囊的囊胞很大,一般直径为400-550μm,长1.5-2.5mm,突出于藻体,呈颗粒状,肉眼即能见到。
①生于中、低潮带向阳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群生成。
②生于低潮带或低潮线下岩石上和泥沙滩的石砾上。
水松喜光,从幼苗开始就要求全光照。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年平均15—22℃为最适温度,能耐40℃高温和10℃以下低温。要求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雨量越充沛对其生长越有利。极耐水湿,多生于河流两岸、堤围及田埂上,在潮水线上15—30厘米的立地上生长最好。长期浸淹在水中虽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但生长缓慢,尖削度大。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耐盐 土;在中性或微碱性(pH7—8)、有机质含量高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主根和侧根发达、结构疏松、富有通气组织。
生于多水立地时树干基部膨大,常成柱槽状,并有屈膝状呼吸根露出地面;在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立地,树干基部不膨大或微膨大,并无屈膝状呼吸根。在华南地区适宜的立地生长颇快,如广东斗门县大沙农场在冲积土上营造的水松林带,10年生平均树高9.5米,胸径16厘米。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东部和北热带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水量充沛。
水松耐水湿,为阳性树种,除盐碱地外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幼苗时期主根发达,10多年后主根停止生长,侧根发达,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呈柱槽状,并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状呼吸根。种子在天然状态下不易萌发。幼苗或幼树期间需要较充足的阳光和肥沃、湿润的土壤。花期2-- ,球果9-- 成熟。
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东部和北热带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水量充沛。水松耐水湿,为阳性树种,除盐碱地外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幼苗时期主根发达,10多年后主根停止生长,侧根发达,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呈柱槽状,并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状呼吸根。种子在天然状态下不易萌发。幼苗或幼树期间需要较充足的阳光和肥沃、湿润的土壤。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
水松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古老的残存种,对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都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木材材质轻软,耐水湿,可为建筑等用材。根的木质部轻松,比重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及软木用具等。
③《生草药性备要》:"与山松须同,治周身骨节痛,擂粉 服之,酒送下。又能 杀螆。"
刺松藻藻体含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甘露聚糖(mannan)、淀粉型多糖(starchtype polysaccharide)和水溶的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sulfated arabogalactan)。又含3种水溶性砷化物:1-甘油 酰基-2-羟基-3-[5'-去氧-5'-(二甲基胂基)-β-呋喃核糖氧基]丙烷。
水松浸出液 效果较海人草强三倍。水松所含成分丙烯酸有强大的抑菌作用。芳樟醇和牻牛儿醇有 、 作用。对小鼠有镇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