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柰的功效与作用_苹果绿

山柰的功效与作用_苹果绿

2023-04-24 09:41:16

山柰又称 ,为多年 科植物山柰的根茎,产于两广、云南、台湾等高温、潮湿的地区,每年 至次年 间,地上茎枯萎时,挖取2年生的根茎,洗去泥土,横切成片,用硫磺烟熏1天后,铺在竹席上晒干。它既可入药,又可做为香料使用,但采挖后切忌火烘,否则变成黑色,香气散发,影响疗效和使用。

山柰,别名三奈子、三赖、三柰、山辣、三藾、沙姜,为姜科草本植物山柰的根茎。 认为山柰有 除湿, 消食的功效与作用。

《本草正义》:“山柰,李氏《纲目》称其辛温,谓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盖味辛温而气芳香,辟寒行气,因亦与 、蔻仁诸物相近,故治疗亦约略似之。又谓治风虫 ,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 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

《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 。治骨哽,以之和 、 等分,水煎服。

如《本革纲目》曰:“治风虫牙痛,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

1985年KosugeT,等报道以山柰根茎中分得的反式-对甲氧基 酸酯是一种细胞毒素成分,对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cell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根茎煎剂0.25-0.75%浓度对豚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而浓度增至1-1.25%则出现抑制作用;其挥发油的饱和水溶液与煎剂的作用类似。

根煎剂在试管内对许蓝氏毛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10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山柰酚对动物有消炎作用及维生素P活性。其效力与槲皮甙相似,而较山柰甙为差。

配白术,辛甘助阳,温中健脾,相得益彰,使健脾燥湿乙力增强,用于脾虚不运的痞满,饮食停滞,吐泻痰饮等。

配赤芍,寒温并用,一温一清,相得益彰,共奏活血逐瘀,消神止痛之效。用治目齿肿痛,跌打损伤,瘀积作痛。

配甘松,如《本草正义》曰:“山柰治风虫牙痛,则易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

麝香一字散(《海上方》) :三柰子、麝香,共为绍末,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嘻之,漱水吐去,便可。

治心腹冷痛方(《濒湖集简方》) :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份。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治风中虫牙痛方(《摄生众妙方》) :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

伤湿止痛膏(《广东省药品标准》): 川乌、草乌、骨碎补、山柰、于姜、荆芥、防风、白芷、五加皮、透骨董、老鹳草、红花、马钱子、白胶香、樟脑、冰片、黑老虎等。功用: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主治,关专痹痛,跌仆闪挫等病。症见,关节疼痛,肌肤麻木,筋脉拘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而致患处皮肤青紫红肿。橡胶贴膏。外用:先将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撕去硬膏,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

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苦山柰干燥的根茎冒充山柰者,真伪品在外观上极为相似,故在使用时更要注意鉴别。

山柰干燥根茎加工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的切片,直径1.5~2厘米,厚2~6毫米,边缘外皮皱缩,有时可见根痕、鳞叶残痕和环纹,外表呈浅褐色或黄褐色;切面中部略凸起,光滑而细腻,呈类白色,富于粉性;闻之气味芳香,略似樟脑味道,口尝味辛辣,但与生姜的味道不同。

苦山柰大小、片状与正品相似,但外皮为棕褐色;切面为浅棕,略具粉性;闻之不具有真品的香气,口尝味苦。从这三点即可鉴别山柰的真伪。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柰的煎剂对许兰氏毛癣菌、共心性毛癣菌及堇色毛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具有维生素P活性,有消炎作用,而伪品苦山柰虽与山柰属同科植物,但不具有这些功效。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