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即 ,为 科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或带跟全草。。一年生草本。高数寸至尺许。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叶互生,作复瓦状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状复叶,叶片矩圆形,长二、三分,全绿,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几无叶柄。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无花柄。花后结扁圆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于假复叶下面。
珍珠草性凉、味甘苦,入肝、肺经,具 、 、渗湿、 的功效。主治传染性肝炎、 、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火眼目翳等,外用还可治疗口疮头疮、无名肿毒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叶下珠,江西、湖南砌下墙阴多有之。高四、五寸,宛如初出夜合树芽,叶亦昼开夜合,叶下顺茎结子如 ,生黄熟紫。"
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外表浅棕色,有髓;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浅灰棕色。茎粗约 2-3毫米,老茎基部灰褐色;茎枝有纵皱,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分枝有纵皱及不甚明显的膜翅状脊线。叶片薄而小,灰绿色,皱缩,易脱落。花细小,腋生于叶背之下,多巳干缩。有的带有扁圆形赤褐色的果实。气微香,叶味微苦。是国家特级稀有药用植物,因其夏天开花后结扁圆形绿色小果,这些小果整齐地排列在叶背附近的小枝上,远看好像串串珍珠一样,所以叫做珍珠草。
叶下珠体外抗HBV-DNA的作用:试验证实了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抑制HBV-DNA和DNA聚合酶活性,能够抑制2.2.15细胞株HBSAG和HBEAG的表达,其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关系。
叶下珠片对动物保肝的对用:动物实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叶下珠高低剂量组皆对化学药物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叶下珠片对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动物试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E-花结的形成影响和动物免疫器官胸腺增重。两项试验结果表明叶下珠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提高了肌体抗病毒的能力。
②《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末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湿热黄疸,泄痢,淋证。本品苦甘性凉,苦以泄降,凉可清热,其入肝经,通利肝胆,去湿退黄,对于湿热蕴结肝胆,面目皮肤色黄如橘者,与茵陈同用;本品还可清热利湿通淋,可与金钱草等药相伍,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涩痛与砂淋、石淋;本品既利湿热,又解热毒,配黄连、木香等,还常用治湿热毒邪下注大肠所致的泄泻或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珍珠草性凉,清热解毒。可治疗热毒蕴结之疮毒痈肿、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可内服外敷并用,或与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
目赤肿痛。本品入肝经,苦凉泄火,清热明目。单用或配菊花内服外洗,可治肝热上攻,风热注目之赤眼火肿,涩痛难忍。
小儿疳积 本品甘可健脾,凉以清热,治小儿禀赋素弱,过食肥甘,脾胃失运,食积化热所致的疳积,可单用水炖服。
治疗痢疾、腹泻: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1—2两,洗净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天1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
治疗狂犬咬伤: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湿热黄疸,泄痢,淋证。本品苦甘性凉,苦以泄降,凉可清热,其入肝经,通利肝胆,去湿退黄,对于湿热蕴结肝胆,面目皮肤色黄如橘者,与茵陈同用;本品还可清热利湿通淋,可与金钱草等药相伍,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涩痛与砂淋、石淋;本品既利湿热,又解热毒,配黄连、木香等,还常用治湿热毒邪下注大肠所致的泄泻或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珍珠草性凉,清热解毒。可治疗热毒蕴结之疮毒痈肿、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可内服外敷并用,或与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
各物分别洗净。药材稍浸泡;猪肝、猪瘦肉切薄片。猪瘦肉、药材与清水1500毫升滚约40分钟,去渣存药液,加入猪肝滚至刚熟,下盐便可。为3—4人用。
粳米淘净,加水1200毫升,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慢熬至粥将成,再将珍珠草洗净切碎,猪肝切成薄片放入,直至粥熟,下姜丝、精盐、味精,淋香油,调匀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