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为广东地区常用中草药。是蓼科植物火炭母为多年生草本,全株均可入药。
始载于《图经本草》,列入外草类,云:“火炭母草,生南恩州原野中,味酸,无毒,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茎赤而柔似细蓼,叶端尖,近梗方,夏有白花,秋实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不拘时采叶,捣烂于(土自)器中,以盐酒炒敷肿疼处,经宿一易”。
《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曰:“火炭母草俗呼乌炭子,以其子青黑如炭,小儿食之,冬春尚茂,俚医用以洗毒, ”。所述乃是本种川。
《唐本草》称为赤地利,谓:“味酸、平,无毒。主赤白冷热诸痢,断血 ,带下赤白, 肉。所在山谷有之”。
【原形态】多年生蔓性草本,长可达1.5米。茎圆柱形,略具棱沟,下部质坚实,多分枝,伏地者节处生根,嫩枝紫红色。单叶互生,矩圆状或卵状三角形。秋季枝顶开白色或淡红色小花,头状花序再组成圆锥状或伞房状。瘦果卵形,具 ,黑色,光亮。
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品的醇提取液或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和痢疾杆菌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
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HBV-DNAP)及降解HBV-DNA的体外试验法,发现本品煎剂对DNAP抑制率在50%以上,降解HBV-DNA的作用在25%以上,表明本品有抗乙肝病毒作用。
本品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影响,对离体大鼠子宫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回肠有收缩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可轻度增强其张力。煎剂对蟾蜍腹直肌,水提取物对大鼠膈肌-膈神经制备均无作用。
煎剂在大鼠后肢灌流实验中无明显作用,给麻醉犬静脉注射0.1g(生药)/kg,有降血压作用。
给小鼠腹腔注射水提取物10g(鲜生药)/kg有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运动失调,并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
水提取物5g(鲜生药)/kg静脉注射,使小鼠中枢抑制,运动失调、呼吸加深加快,头部轻度震颤,24h后5只中有1只死亡。腹腔注射煎剂1g(生药)/只,24h内小鼠全部死亡。
火炭母为园林垂直绿化材料,适合庭院、花径或建筑物周围栽植,颇有野趣。根和茎可入药。叶味酸,可食。
治急慢性菌痢:火炭母、野牡丹各二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对慢性菌痢,可以同样剂量做保留灌肠,每日二次,七至十天为一疗程。(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治湿疹:鲜火炭母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另取鲜全草水煎洗。(《福建中草药》)
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用火炭母1两,煎水坐浴;火炭母粉于冲洗后局部喷撒。两者交替使用,3~5次为一疗程。治疗17例,均有效。其中9例作阴道分泌物涂片复查霉菌,均转阴性。
治疗角膜云翳、斑翳、白斑:用100%火炭母滴眼剂,每隔1~2小时滴眼1次,连续使用1~2月为一疗程。治疗316例,其中角膜云翳88例,斑翳1田例,白斑65例,达到良好效果者(较原视力进步2行以上):角膜云翳占63.4%,角膜斑翳占46%,角膜白斑占38.4%。但火炭母滴眼剂的溶液不稳定,滴用4~5天后即变质失效,需另换新鲜眼药水。又可用火炭母、十大功劳叶各1两,加水2000毫升,煎4~5小时,去渣后浓缩至150毫升,过滤,取澄清液即可滴眼。滴眼时必须无异物感。加入十大功劳叶的目的在于矫正溶液的酸碱度。溶液需新鲜配制。每隔1~2小时滴眼1次,连续1~2月。适应于角膜云翳、斑翳、非中心性角膜白斑,外眼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结膜疱疹、浅层角巩膜炎、电光性眼炎、角结膜化学伤。临床试治200例,效果良好者角膜云翳36例,斑翳46例,白斑17例,总有效率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