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为蔷薇科植物 (酸丁、小李红 、郁李(赤 )或长柄扁 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二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主产于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生用,去皮捣碎用。
郁李仁味辛苦,性平。能开幽门之结气,润大肠之燥涩而 、 ,通肠,并有 作用,属泻利药。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1-1.5m。树皮灰褐色,小枝被柔毛。叶互生,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 2.5-5cm,宽1-2cm,先端尖,边缘有浅细锯齿,下面沿主脉散生短柔毛;托叶线形,早落。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朵并生,花梗有稀疏短柔毛;萼片5,花后反折;花瓣 5,白色或粉扛色;雄蕊多数;心皮1。核果近球形,直径约1.5cm,熟时红色,味酸甜。花期 4-5月,果期5-6月。
【采制】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性状】种子卵形,长5-8mm,直径3-5mm。表面黄白色浅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尖端一侧有线形种脐,,自合点处向上具多条纵向维管束脉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味微苦。
郁李仁所含的郁李仁甙对实验有强烈泻下作用。其泻下作用机制类似番泻甙,均属大肠性泻剂。但亦有证明,郁李仁水提取物及其脂肪油给小鼠灌胃有极显着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郁李仁种子的50%水煎剂能明显缩短燥结型便密模型小鼠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明显增加。
从郁李仁中提取的蛋白成分IR-A和IR-B静脉给药有 和 作用。对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IR-A的抑制作用ED/50为14.8mg/kg;IR-B为0.7mg/kg。此外,小鼠扭体法表明IR-A和IR-B在5mg/kg静脉注射时都具有明显镇痛作用。IR-A和IR-B从郁李仁中提取的得率分别为3%和0.4%。
破血消肿:本品辛苦,辛能发散,苦能破,入脾经。《珍珠囊》载:郁李仁能“破血润燥”。《本草求真》亦载:郁李仁“其味辛甘与苦,而能入脾下气,行水破血之剂也”。故本品能破血润燥。
下气消食:本品辛甘苦,入脾经气分,能下气消食。《日华子本草》载:郁李仁“消宿食,下气”。若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宿食停滞肠胃,而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暖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可用郁李仁,下气消食,润肠通便,宿食消,大便调,则诸症自愈。
配胡麻仁,胡麻仁气味甘平,不寒不热,甘平益血而滋润肠燥,适于津枯血燥之大便秘结,实属益脾胃、滋肝肾之佳品。二者相须为用,一为缓泻,一为滋养,具有较好的补虚润肠通便作用。《本草求真》云,“郁李仁,世人多合胡麻同用,以为润燥通便之需。”故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体虚,妇人产后血虚津枯而引起的肠燥便秘证,最为理想。
配槟榔,槟榔降气行水。二药合用,有降气利水消肿之功。可治水气浮肿,脚气等证。
配桑白皮,二药合用,宣肺行水,利尿消肿。如《圣济总录》郁李仁汤,即用郁李仁配桑白皮,治“水肿胸满气急”。
配瓜蒌: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两药配伍应用,功能润肠通便。可治肠燥津枯之便秘。
治风热气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陈橘皮(去白,酒一盏煮干)、京三棱【炮制】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煎熟水调下。(《圣济总录》郁李仁散)
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一两,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二两。上四味,将二味粗捣筛,与别研者二味和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未通更服。(《圣济总录》郁李仁饮)
治肿满小便不利:陈皮、郁李仁、槟榔,茯苓、白术各一两,甘遂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散)
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郁李仁半两(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生姜汁一蚬壳。上先煮粥临欲熟,入三味搅令匀,更煮令熟,空心食之。(《圣惠方》郁李仁粥)
治水肿胸满气急:郁李仁(炒)、桑根白皮(炙锉),赤小豆(炒)各三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二两,紫苏一两半,茅根(切)四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三盎,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郁李仁汤)
治血分、气血壅涩,腹胁胀闷,四肢浮肿,坐卧气促:郁李仁、牵牛子各一两,槟榔、干地黄各三分,桂、木香、青橘皮、延胡索各半两。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鸡蜂普济方》郁李仁散)
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荷盐汤热呷之。(姚和众)
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一两。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同煮热,放温顿服之。(《圣济总录》郁李仁煎)
治血汗:郁李仁研细,每服一钱匕,研鹅梨汁调下。(《圣济总录》如圣散)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对 者有腹痛不适反应,不宜大剂量使用。对时秘时泻者则不宜使用。
郁李仁含苦杏仁甙遇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是剧毒物质,服后可在短时间内致死。中毒的原因有:
用量过大。过量服用可致中毒,出现口苦、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呼吸困难、重者意识不清、牙关紧闭、惊厥、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痉挛、呼吸麻痹而死亡。
先将郁李仁捣烂,水研绞取药汁,或捣烂后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为粥。
郁李仁是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郁李的成熟种仁。主产辽宁、河北、内蒙古。煮粥以颗粒饱满、淡黄白色、不出油、无核壳者为佳。据祖国医学文献所载,郁李仁味道“酸甜苦辣”,性平无毒。我国最早药书《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它的记载,称它为“爵李”,被列入“下品”药材范围。这是因为郁李仁的功用是通利二便,专于“攻逐”的缘故。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东垣,说它“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近代 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郁李仁的作用主要是通大便,利小便,使多余的水份,从大小便排出,常常用之于大便秘结不通,小便不利,水肿胀满,以及肝硬化腹水的病症。由于郁李仁滑肠能便的作用较强,服用郁李仁后,往往在大便解下前可能有腹痛隐痛,因此,用它与粳米煮粥吃,可以减少反应,缓和药效。唐•昝殷《食医心鉴•小儿诸病食治诸方》载:“治小儿水气腹肚疼痛胀满,面目肿,不便不利,郁李仁粥方。郁李仁四分,以水八合研滤取汁,以白米一合煮粥,空心食之。”根据其它文献记载,凡患有大小便不利的病人,均可食用。
郁李仁粥以3—5天为一疗程较妥,每天分二次温热服食。对怀孕妇女不宜选用。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郁李仁粥方。郁李仁半两,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 一蚬壳。上先煮粥,临欲熟,入三味搅令匀,更煮令熟,空心食之。”
《养生奉亲书•食治老人诸疾方第十四》:“食治老人水气面肿腹胀,喘气不安,转动不得,手足不仁,身体重困或疼痛 ,郁李仁粥方。郁李仁2两,研以水滤取汁, 五合淘。上以煎汁作粥,空心食之,日二服,常立功。”
《二如亭群芳谱•卷二》:“郁李粥。脚气浮肿,心腹痛,二便不通,气急喘息。郁李仁十二分,捣烂,水研绞汁,薏苡捣如粟大三合,同煮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