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通常野生于山坡、树林等较为阴凉的地方。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山坡、路旁、田边等地。
商品刘寄奴,各地所用品种很不一致。唯上述一种与《本草》所载近似,但仅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使用,习称"南刘寄奴"。另一种"北刘寄奴",系 科植物 的带果全草,主产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地。
刘寄奴,又名 霜、化食丹。味苦,性温。具有 ,通经, ,消食之功。凡遇跌打刀伤可用刘寄奴鲜草捣碎,直接敷在伤口上便可;也可用干草一两煎服;或用鲜草二两,洗净,捣汁服;也可加少量 冲服。食积不消、肚痛胀满,以及丝虫病引起的橡皮肿,可用干草一至二两,煎服。
“刘寄奴”,其名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乳名。这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为何?这里还有一段奇异的神话传说。
刘裕少年时代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度过的,由于家庭贫穷,刘裕幼年以种地、捕鱼、打猎为生。
秋日的一天,他外出打猎时,只见一条银白色巨蟒在草丛中穿梭缓缓前行,刘寄奴即用弩箭射之,正好击中它的头部,巨蟒昂首挣扎,扭动全身,刘寄奴跑上前去,蛇身却一闪不见了踪影。刘寄奴好生奇怪,沿溪寻索,只见两个身着白色衣服的童子,背着药篓,踏着秋日的夕阳,正在向阳山坡草地采摘一种开着唇形黄花的小草。他一看这不是“鬼 ”吗?尔后,两童子又跨过小溪,奔向南边的山麓采摘一些近似菊花的奇蒿草。
这时,夕阳西下,天色将晚。只见溪尽密树连坡,却不见那两个采药的白衣童子。刘寄奴正纳闷之时,忽听茂密的树丛中传来杵臼声,循声而探,只见那两个白衣童子正在捣采来的草药,且边捣边说:“大王那么大本事,为什么不杀刘寄奴报仇?”大王说“不能杀,刘寄奴将来要做皇帝。”刘寄奴闻言,大吼一声跳将出来,两童子急忙逃蹿,留下药臼杵槌和草药。
后来刘裕驰骋疆场,先后灭了南燕和后秦,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建立了宋朝做了皇帝。传说宋武帝在南征北战中,用此药治愈了不少受伤的将士,却不知其名,故以自己乳名命之。并将神话中北边采摘的阴行草,俗称鬼麻油,称为北刘寄奴;南边采摘的奇蒿称为南刘寄奴。
这个聊斋般的传说,颇有后世杜撰的嫌疑,但依然跟刘寄奴本人脱不了干系。事实上,他身边一直伴着一位医中高人—刘涓子,这位高人尤为善治金疮痈疽,又是 外科的消、托、补三法的奠基人,正是他编撰了那本堪称中国最早外科学专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对于这种可治金创的菊科植物,刘涓子想必非常熟悉且应用自如,但或许是为了成就主子的声望,让刘裕借由“射蛇得药”的神迹而赢得更多景仰,刘医生也就默许甚至推动了“刘寄奴草”的诞生。
据《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刘寄奴喜欢医药,却是真的,他曾广泛收集民间方药,辑为《杂戎狄方》一卷,可惜现已散失。
由于宋武帝的先入为主,人们差点把刘寄奴当成金创药的代名词了。而事实上,刘寄奴草并非只能用来治疗跌打损伤,作为一种富有活血和通经 的药草,它能够治疗 和产后腹痛、恶露不尽,还能借由活络气血而改善风湿痹痛,并能帮助血液畅通从而治疗便血和尿血,痈疮肿毒亦不在话下。此外,它用于治疗食积腹痛也颇为有名,且南刘寄奴醒脾消食的功较比北刘寄奴明显,故南刘寄奴又称化食丹。
本品温散善走,能活血散瘀,止痛 而疗伤。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单用研末以酒调服;亦可配伍 、 等,如流伤饮(《伤科秘方》);治创伤出血,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 、五倍子等,如止血黑绒絮(《伤科补要》)。
本品气味芳香,既能醒脾开胃,又能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不化,腹痛泻痢,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山楂、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刘寄奴为活血化瘀药,因“妇人以血为本”,所以本品在治疗妇科病方面大有用场,用之得当,功效卓越。
阴行草(即北刘寄奴)浓缩煎液可使醋酸棉酚引起的大鼠高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下降;对犬和大鼠有明显利胆作用.刘寄奴总生物碱和总黄酮均能防治醋酸棉酚肝损害引起的大鼠高SGPT,是刘寄奴煎剂防治棉酚肝损害的有效成分。
阴行草对宋内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菌作用。
(3)再倒入白酒100ml,煎至100ml,去渣备用。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煎至7分盏,去滓热服。凡治血晕,药须乘闲煎下,以备急用。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每日二次。
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疞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刘寄奴、知母(焙)各一两,当归(切,焙)、鬼箭羽各二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治产后百病血运:刘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入药煎至一盏,再入酒一盏,再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千金方》)
治汤火疮: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用鸡翎扫伤著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伤著,急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敷之。(《本事方》)
药理作用:有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血凝作用;煎液能增加豚鼠灌脉流量,对小鼠缺氧模型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水煎液对宋内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用单味刘寄奴干品50-100g,(鲜品加倍),水煎服,儿童减量。治疗轻、中、重型中暑16例,均愈(江西中医药,1982,(3):23)。用刘寄奴水煎二次,加入淀粉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g。成人每次6片,每日4次,5天为1疗程。治疗34例菌痢,全部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1)。此外,刘寄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痔疮、急性传染性肝炎、前列腺肥大等有一定疗效。
刘寄奴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刘寄奴是由南宋皇帝刘裕的小名而命名的一味中药,刘寄奴的功效多种,具有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等多种作用。中医说刘寄奴具有减肥的功效,那么刘寄奴真的可以减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