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就是枫树的果实.枫树.叶片较大.与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叶柄细长.使得叶片极易摇曳,稍有轻风,枫叶便会摇曳不定,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应风的印象。所以,枫树得名于风。”枫”字与“风“字读音相同,“枫树“就是“风树”,表示招风应风的一类树。别名:枫树、枫春树、摄摄、鸡枫树、白胶春、三角枫
从形状上来看,路路通果表面多孔,可以推知里面四通八达。 讲究象形,所以路路通果能让身体的血管、经络通畅。路路通果不仅能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 脂,还会让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本草纲目拾遗》云路路通能“通行十二经”。通气通血通水,疏通气血经脉。对脘腹胀痛如 札那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宽中的药力不如枳壳。至于治疗风湿痹痛,这是从疏通经脉上理解的,路路通对关节肿痛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纲目拾遗》:“辟瘴却瘟, ,除湿, 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 ,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本品味苦微辛,能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故可用于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乳结、乳汁不通等证。凡肝郁气滞,胃脘胀痛者,可与 、 、枳壳等配伍,以 ;凡少腹疼痛者,可与 、 、 等同用,以疏肝 。凡妇女气滞 ,月经不调者,可与 、 、 等相合,以行气活血;凡肝经郁滞,乳结胀痛者,可与 、 、 等相配,以疏肝通络;凡产后乳汁不通者,可与 、 、 等并施,以通络下乳。
本品苦辛微香,能祛风燥湿、通利水道,故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水肿、小便不利、痈肿湿疹等证。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者,可与独活、木瓜、当归、鸡血藤等配伍,以蠲痹养血。凡水肿、小便不利者,可与茯苓皮、泽泻、车前子等同用,以利水消肿。凡痈肿、湿疹等证,则可与蒲公英、黄柏或苦参、蛇床子等相合,以清热解毒或除湿敛疮。
路路通不但能活血脉、通经络,而且可利小便、逐伏饮,有明显的利水消肿之功。
现代医学认为,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肾小球局部血管造成微循环障碍,多属中医的湿热郁滞,水瘀相兼。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路路通既能行血脉、通经路,又能利水湿、除湿毒,对风热湿毒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急、慢性肾炎有百利而无一害。故多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配用二药,常可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血水同源”,“血乳同类”。能通活血脉的药自然也能通经,可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不孕等病症;同样,能通活血脉的药也能下乳,主治产妇无乳或少乳属瘀血阻滞者。
路路通可活血通络、舒筋利节、利水消肿、通痹止痛,是治疗风寒(热)湿痹的要药之一,在祛风、清热、散寒、除湿这些治疗风寒(热)湿痹的主打药方中加入适量的路路通,常能起到“力挽狂澜”的理想疗效。
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气宽中而止痛,在临床上用于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可与木香、乌药、枳壳等同用。
本品又能活血通络,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而腹胀者,可与香附、茺蔚子等配伍;对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等症,可与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本品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水肿,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于气血壅滞、乳汁不通,可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
桦木酮酸具有明显的抗肝细胞毒活性,即在体外试验中,对由四氯化碳及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初次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生药在台湾作保肝药。
二药皆辛、苦,皆有疏风、燥湿之功,能散厥阴肝经之风,泄阳明胃腑之湿。秦艽长于祛风除湿,二药相使为用,可增强通湿滞,舒筋络,利关节之效。适用于腰腿筋肉拘挛疼痛,关节肿胀不利,小便不利,水肿、痹证等。
二药皆为辛散苦降之品。葶苈子专降泄肺气,宣上窍而通下窍,泻肺行水,定喘消肿。路路通,通行十二经,调理气机,降泻胃腑之水湿,有利水除湿之效。二药合用,葶苈子可助路路通,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利水除湿功效大增。适用于水道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喘满不得卧者,疗效颇佳。
做法: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30毫升,搅匀即成。上、下午分服。疏肝理气,解郁散结,适用于乳腺小叶增生,证属肝郁气滞者。
《现代实用中药》:路路通无毒。路路通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l5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四川中药志》: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