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是一种 ,为五加科植物 的茎髓,长得象灯心,质地象海绵泡沫一样,一条条圆圆长长的,民间常用其为孕妇下奶之用。
通草又称白通草、离南、活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秋季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即可入药。将散在的通草加工制成方形薄片,微透明,平滑,洁白,似纸质而轻软,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主产于云贵、两湖、广西、台湾等地。
《中药大全》通草的记载:通草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植物来源复杂。商品主要分空心通草和实心通草两类。两者同等药用,以前者为主。
来源:为五加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多为野生。
性状鉴别:茎髓圆柱形,长约30——50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洁白色,有纵向纹理。.5——1厘米的半透明圆形薄膜,纵剖后可见排列整齐的间隔。体极轻而疏松,浮于水,并有吸湿性。易折断,折断面平坦,显银白色闪光。气无,味淡。
来源:为旌节花科小乔木植物通条树及其同属植物的干燥茎髓。均为野生。
性状鉴别:茎髓呈细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4——1厘米。表面白色或微,平台,无纵向纹理,质松软,可弯曲,手捏能使其变形。断面洁白色,无空心。水浸后外表及断面均有粘滑感。气无,味淡。
以条均匀,色白,无霉斑者为佳。
可用于乳汁不通或乳汁稀少症:妇女产后乳汁不通或乳汁稀少,有因寒、因热,或因脾胃素虚,肝 结所致,故有散寒泄热, 胃,舒肝解郁之治。通草治乳汁不通是因其性极好通利,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故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乳汁不通证。历代医家对其通气下乳之性均予以肯定。如《日华子本草》曰:“通草可催生,下胞,下乳。”《本草求真》亦日其:“兼入胃,邋气上达而下乳汁之为耳。”
《本草纲目》记载:“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引热下降而利小便,通气上达而下乳汁。临床上西药常作为通乳药而使用。通草味甘不苦,可作药膳,或治疗产后乳汁不通。民间有通乳的 验方:通草、 子,煮猪爪子或河 ,喝汤和食猪爪或鱼肉,有一定的疗效。
可用于厥寒证。厥寒证为素体厥阴肝血不足,感受寒邪,气血因寒凝阻滞而不畅,血不能通达四肢,脉无气血充盈,脏腑因经脉阻滞而失养。症见:手足不温或厥寒,脉细欲绝,小腹冷疼,或寒疝疼痛,妇女月经衍期。经行量少色暗不畅等通草其性通利善通阴阳,内通九窍,外通营血。《神农本经》日其可“通利九窍血脉关节。早在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就用其通利之性治疗厥寒证。《伤寒论》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萸 汤。”在以上二方中,均以通草通利经脉,利气血之行,调营卫之和,气血通,营卫通,手足自温,脉细欲绝自解。
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在此经气化而成小便,排出体外,若膀胱功能失常,气化不通,则出现小便异常。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取其气,用其味,可 ,用于热与湿结于膀胱所致小便短赤或淋证。《本草求真》曰:“入肺,引热下降,及利小便,通淋治肿。” 然通草体轻气薄,若舍其气,用于味,则可 ,用于偏渗小便不利证。《医宗必读·小便闭癃》曰:“……又或有水液只渗大肠,小便因而燥渴,宜以淡渗之品 、 、通草、 之类。”
当气息不通闻不到东西时,可以用通草、 和 等量磨成磨,和蜜一起混合,裹上布塞入鼻子中。
治热气淋涩,小便亦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苇二两。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方》通草饮子)
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苓(去里皮)各等分。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治伤寒后呕哕:通草三两,生芦根(切)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三因方》通草散)
(1)鲫鱼去鳞去腮,洗净后悬挂晾干(或者用厨房纸擦干)。
(2)再用胡麻油炸至两面金黄。
(4)大火烧开后,小火炖至汤色发白,吃前根据自己的口味放适量盐即可。
健康提示:通草味甘、淡,有清热利湿,通经下乳的功效,是常见的通乳食材,可在中药铺买到,乌鱼富含优质蛋白,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适合身体未完全复原的妈妈吃。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胃痛等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会引起肝脏内甘油三酯合成增多,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
药理作用:通草有利尿作用,并能明显增加尿钾排出量,有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通草多糖具有一定调节免疫和抗氧化的作用。
干燥茎髓呈圆柱形,表面洁白色或淡,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断面平坦,中部有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剖之见有层层隔膜。
形状虽亦呈圆柱形,但表面为黄白色,有微突起的纵行条纹及皮孔样凹点;质硬而坚,摸之手感无柔软性,亦无弹性;断面无空心,亦无薄膜状间隔,隐约可见同心性环纹,。从这三点很容易鉴别通草的真伪。《本草纲目》载:“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而伪品合萌既不与通草为同科植物,茎中的木质部又不具备通草的功效,故不能代替通草入药,使用时要仔细辨别真伪。
《本草正义》称:“通草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通草味甘淡气寒,入肺以泄降肺之热闭而通水道利小便,多用于湿病小便不利者,木通苦寒,清降心与小肠之火而利水道,故心与小肠火盛之口舌生疮,尿涩尿血者多用。
小通草是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其直径约0.5——1.0厘米,其性味与归经是:甘、淡、寒,归肺、胃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清热利尿,下乳,用于小便不利、乳汁不下、尿路感染,其用量为2.5——4.5克;通草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其直径约1.0——2.5厘米,其性味与归经是: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其用量为3.0——5.0克。
由此可见二者虽作用相似,但非同科植物,且其外观、功能与主治和用量等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