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药材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提及它的花蕾, ,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滇南本草》载其:“宽中下气, , 热,清咽喉热痛。”《本草纲目》载忍冬藤“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痛,痈疽疥藓, 恶疮,散热解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忍冬藤所含的木犀草素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生长。对卡他、白色念珠、伤寒、痢疾、变形等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能作用于心血管,降低心脏的舒张期幅度,降低静脉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降低血 的作用,并有解痉、 和 作用。
有显著的抗炎活性,肌内注射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和胸膜渗出。木樨草素口服可使幼鼠胸腺萎缩,表明其能增强坚肾上腺皮质功能,其抗炎作用与此有关。
对工型变态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反应的机制与其能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竞争性拮抗SRS-A(缓慢反应物质)的致痉作用和组胺的作用,以及直接使平滑肌解痉有关。可直接诱发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丝分裂原样的免疫增强作用。木樨草素可显著增强环 酰胺所致的SRBC免疫小鼠溶血素抗体的抑制。
低浓度可抑制离体心脏,高浓度可兴奋豚鼠心脏,增加收缩,加快心率。灌服或静注对猫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大剂量可降达休克水平,更大剂量可使猫因休克而死亡。其降压机制与中枢有关,与直接扩张血管也有关。有显著的降脂作用。
本品是治疗关节炎的常用药,对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颈椎病酸痛、痛风性关节炎等,均有一定的效果,是 药中少数性凉的并且没有不适反应的 。
黄酮类木樨草苷和木樨草素对治疗慢性支 具有较好的疗效。含木樨草苷和木樨草素的中药,如 ( )也具有 祛痰效果,是笔者的经验方白毛夏草汤的药物之一,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咳嗽。忍冬藤一般并不用于慢性咳嗽,对于免疫病有肺问质炎,合并继发感染,经常咳嗽的病人,在复方中用忍冬藤可以起多种治疗药效。
木犀草素在5×10浓度时,能降低离体蛙心的舒张期幅度,对收缩期幅度有轻度降低,心率变慢,输出量减少。在2×10浓度时,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的收缩期及舒张期幅度,心率变快,而对冠状动脉及血容量则无直接影响。对狗的心肺装置,5-10mg木犀草素可使动脉压有所增加而降低静脉压,10mg可使大鼠下肢血流减少(33%),5-15mg可使猫、犬血压升高12-30%。上述作用不能被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所阻断。大鼠0.5g/kg皮下注射有增强毛细血管的作用。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降低血胆甾醇的作用。
治疗传染性肝炎:取忍冬藤2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早晚分服。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3天。治疗22例,其中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者12例;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好转者6例;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者4例。
治疗细菌性痢疾及肠炎;以忍冬藤100克切碎,置于瓦罐内,加水200毫升,放置12小时后,用文火煎煮3小时,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毫升,过滤。每日每公斤体重服1.6——2.4毫升,按病情轻重,酌予增减。一般初服20毫升,每4小时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20毫升,一天4次,至泄泻停止后2天为止。治疗菌痢60例,肠炎90例,除4例服药1——2日未继续服用外,其余146例均获良效。
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痛,憎寒壮热,类若伤寒:忍冬草(去梗)、黄芪(去芦)各五两,当归一两二钱,甘草(炙)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局方》神效托里散)
治一切痈疽: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无灰好酒一碗,再煎数沸,去滓,分三服,一昼夜用尽,病重昼夜二剂,至大小便通利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烂研,酒少许敷四周。(《外科精要》忍冬酒)
治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金银藤四两,吸铁石三钱,香油一斤。熬枯去滓,入黄丹八两,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乾坤生意秘韫》忍冬膏)
治恶疮不愈:左缠藤一把。捣烂,入雄黄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重,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对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亦治轻粉毒痈。(《余居士选奇方》)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园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无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2、毒性反应:豚鼠灌服成人量50倍的木樨草素20天,对一般活动、肝。肾功能、血象及重要脏器均无影响。以上说明忍冬藤木樨草素的毒性很低。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6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少数脾虚泄泻的病人,可能会使大便更稀更多。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或用鲜品捣敷。
忍冬除了花可以入药外,藤蔓也可做药用,忍冬的藤蔓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忍冬藤,因为忍冬在春夏季节开花不绝,先白后黄,色香齐全,被称为金银花,而忍冬的藤蔓在冬天都不枯萎,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忍冬藤性味功效与金银花相似,因此可做金银花的代用品。在清热解毒作用上,它的作用不及金银花,但它却有另外一个优点——通经活络,因此忍冬藤除了用于解毒外,还可用于治疗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疾病。
忍冬藤做药用,比较常见的是制成酒来喝,长期饮用,不仅对关节疾病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还可以用于治疗一切疮疡之症。其具体做法是:取忍冬藤1把,甘草40克,将忍冬藤叶入砂盆研烂,入酒少许调和,涂敷四周,中心留一口,又取80克用木槌捣碎,不犯铁器,甘草细锉;共入砂锅内,加水2碗,文火煎至l碗,入好酒10碗,煎数沸,去渣,温饮适量。适用于病后、产后体虚,气短乏力,痈疽发背等。
清初《临证指南医案》温热篇中,有多则医案用了金银花和金银花露,痹病篇中也有一则医案用了金银花,但没有忍冬藤的记载。清代名方银翘散,可能是文献中用金银花的第一张方剂。自此以后就出现了重花轻藤的情况。有些中药书上将忍冬藤作为金银花的附药介绍。
二者均善于祛风通络,因风湿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均为常用。但海风藤性偏温,适用于风寒重而无热象者;忍冬藤性偏寒,疗风湿痹痛,偏用于兼有热象者。同为治痹要药,寒热各异,治热痹寒痹,各有所别已。
前者花性轻扬,走外,善清肌清风热而止头痛;后者即金银花藤,走里,可清经络中之风热而定经络疼痛。花走外,藤走里,入药部分不同,功效不同。
现代金银花、忍冬藤是作为二药而分开使用的。金银花以清热解毒,治疗感染性疾病为主;忍冬藤以祛风通络,治疗风湿性疾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