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羌活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宽叶羌活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羌活一般多在9—— 采收,此时挥发油含量最高。以后随着贮存期的延长,其含油量逐渐下降。另外,羌活产地多潮湿,采收后药农常就地用明火烘烤,导致挥发油含量下降,且极易烤焦而影响药材质量。实验证明,羌活以晒干或低温烘干为好。
相传唐代,有一个名叫刘师贞的人,其兄患风湿顽症多年,长期卧床不起,家人遍访各地验方屡试,皆无良效。
一个晚上,刘师贞梦见为治兄病自己四处访医忽遇见一位老翁,师贞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严重风湿病,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良效,请问有何办法治疗?"老翁道:"你兄所患风湿,一般药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种药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说完后老翁就不见了。师贞便知此是仙人托梦,连忙记住药名。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医药书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这种药,只好走访名医药农,竟无一人知道是何药物,师贞十分着急,寝室不安。就在此时师贞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逝世多年的老母亲,师贞向母亲诉说了哥哥的病情。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梦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无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药物?”其母连忙告知道:“胡王使者就是羌活。”
师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给兄饮服,兄的多年顽疾果真慢慢痊愈了,从此,人们便知道了羌活的 湿作用。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其水溶性部分能明显缩短家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延缓乌头 诱发小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该作用有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的趋势,但当剂量增加到12g/kg时其作用反而下降。
其挥发油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另外,羌活挥发油可显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须小剂量多次给药才有效,而一次大剂量给药并不能提高动物的 能力。
服用羌活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羌活还有抗癫痫作用;还对子宫颈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挥发油可使试验性发热大鼠体温有明显的降低,并具有明显 的作用。羌活胜湿汤水提物对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和镇痛作用。
其挥发油灌胃,对大鼠足跖肿胀、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羌活胜湿汤有较强的 作用。其水提物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小鼠耳廓肿胀等炎症反应。对佐剂型大鼠早期关节肿胀呈现出明显抑制作用。
其水提物能延缓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明显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羌活挥发油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这可能是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结果。羌活挥发油能明显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降黏:其水提物对大鼠血液黏稠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解牙临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汤)
治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羌活一钱,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治疗扁桃体炎:羌活12——15g,板蓝根、蒲公英各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中药大辞典》第1173页)9治疗早搏:“脉齐”为羌活的提取物制剂(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提供,广州星群制药厂制作,1ml脉剂液相当羌活生药1g),每日60——150ml,分3——4次服,疗程7——14天。(《中华内科杂志》,1985;27(7):452)
药理作用:羌活注射液有镇痛及解热作用,并对皮肤真菌、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羌活水溶部分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挥发油亦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羌活水提物小鼠灌服的最大耐受量为40g(生药)/kg,腹腔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l2.5g/kg。
羌活胜湿汤小鼠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为62.4g(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33倍。
羌活胜湿汤长期毒性试验大鼠灌胃给药46.80g/kg、23.40g/kg、2.34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l00、50、5倍。),连续给药4周,停药2周后,各剂量组大鼠的生长发育、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均未见异常改变。
以上说明羌活和羌活胜湿汤的毒性非常小,安全度很大。
羌活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使用每次剂量30g水煎服。对关节炎病人一般无明显不适反应,部分病人有 和出汗反应。对感冒发热病人能 退热,但并不增加内热;对原有内热升火和体虚自汗的人用12g水煎服,就有上火和增加出汗的反应。这就是 所讲的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伤正气的道理。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3两, (去叉)4两, 3两, (去苗)1两半,败酱3两,桂(去粗皮)1两半, (锉)2两, (镑屑)1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相次再服之。
【处方】 麻黄0.9克(不去根、节)黑附子0.9克,羌活1.5克,苍术1.5克,防风0.6克,黄耆3克,甘草、升麻、0.6克,白芷、白僵蚕、黄柏各0.9克。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配方】羌活一两半,防风(去芦头)一两,黑豆每服一合。
【制法】上诸药,前二味捣粗罗为末,以好酒五升,渍一宿。
【用法】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烟出,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住,去滓,拗开口,分两度灌之。
《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独活一名羌活”。《本草纲目》记载“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故二书只有独活条目,没有羌活条目。虽然在金元时期的方剂中,如羌活胜湿汤、大秦艽汤中既有羌活,又有独活,但本草学家仍坚持认为是同一味药。可能是由于为同科同属植物,其地上草本部分的形态极为相似的缘故。但《本草纲目》已经认识到二药“形色气味不同,故为异论”。
羌活和独活从一味药分为两味药,说明中医的认识是在不断修正和逐渐深化的,是在不断发展的。虽然缓慢,但是认识的态度是严谨的、科学的。
羌活、独活分为二药后,又出现了羌上独下的说法。独活是否只用于腰以下呢?这也是偏面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