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为芍药的一种。芍药始载于《本经》中品,陶弘景始分赤、白两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考证详见"白芍"条。梁《名医别录》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芍药苷类:赤芍的成分与白芍大致相同。都主含芍药苷,但量上有差异。《中国药典》规定芍药苷含量不得少于2%。赤芍还含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苷元、没食子酰芍药苷。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赤芍煎剂15-20g(生药)/kg给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表明对血凝有显著抑制作用。
赤芍抗动脉硬化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蛋白组分比值、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减少 沉积于动脉壁,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TXA2/PGI2平衡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动脉壁内cAMP浓度等有关。
赤芍注射液3.3mg/ml,1.67mg/ml和0.7mg/ml,对体外培 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
可显著抑制溶血素生成,其醇提物对小鼠脾脏 结形成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T淋巴细胞转化,对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的小鼠,赤芍对淋转无影响,但可使抑制性T细胞(TS)的异常增高平抑至正常水平,表明能抑制Ts功能。
赤芍正丁醇提物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活性显著增强,并使肝重量明显增加。但赤芍水提物和醇提物无明显影响。
芍药苷具有显著的 作用,丹皮酚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多种致炎剂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有直接的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和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增加犬的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明显抑制ST-T波的异常。赤芍可缓解烫伤后大鼠的心功能损害。
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均有良好的缓解效果。此作用优于 嗪,表现为肺血管扩张,肺血运改善,肺动脉压下降,心排出量增加,心肺功能均得到改善。对犬急性实验性门静脉高压,赤芍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其压力。
实验表明,水提物可显著促进艾氏腹水癌和W256鼠腹水的形成,明显缩短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赤芍水提物可显著促进荷瘤小鼠体内Lewis肺癌及肉瘤S180细胞的肺转移。
赤芍成分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能明显抑制硫酸亚 和 等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草芍药煎剂灌胃,可使家兔血糖暂时升高,窄叶芍药水-醇提取物有显著镇静和一定的 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 和消化功能。
100克 100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 锉)。上药 捣筛为散 每服15克 以淡浆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 去滓 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赤芍药、黄柏(去粗皮 炙)、 各50克。上三味捣筛 每服15克 以浆水一盏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赤芍药50克 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5克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赤芍50——100克 生 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 另用 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 为末 盐一捻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渣服 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
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
水牛角30g,生地黄24g,赤芍12g,牡丹皮9g上药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赤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且助生地凉血和营泄热,于热盛出血者尤宜。
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赤芍一至二两,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赤芍的副作用有没有,赤芍除具有治瘀滞经闭,腹痛,胁痛,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等功效外,赤芍也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具体副作用来说,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此药。
《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