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有 和 两个种类,大黄鱼成体长约40一_50厘米,小黄鱼30厘米以下,体背黄色,头大,尾巴狭窄,栖息在外海,春季游回近海产卵,鳔能发声。
黄鱼,又叫黄花鱼、石首鱼、大王鱼。为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自明、清以来黄花鱼就是供奉朝廷的贡品,清末名士周楚良就为它写下了 “白花不似黄花好,鳃下分明莫误求”的诗词。现在,它已是一道老百姓饭桌上常见的佳肴。
海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直以来中国老百姓都很喜爱这一类食品,在饮食中黄鱼甚是常见,而了解它的营养价值及功效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们就让营养专家来为大家讲解一下黄鱼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它的谷氨酸含量较多,谷氨酸是人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氨基酸。黄花鱼异乎寻常的鲜味即来自谷氨酸,黄花鱼含脂肪较少,且由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黄花鱼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 、B 以及磷、 钙、铁等,无机盐含量高,且鱼肉组织柔软,宜于消化吸收,补充身体维生素。最妙的在于它的“蒜瓣肉”没有碎刺,最适合老人、儿童和久病体弱者食用。
【功效】 、益气,开胃。有 、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 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黄花鱼特别适用于 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目昏神倦、食欲下降等症状的人食用,对有睡眠障碍、容易失眠的人有一定的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石首鱼,腌而腊之为白鲞,性即和平,与病无忌。煮食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多食发疮助热,病人忌之。”
《本草经疏》:“石首鱼,能开胃,胃气开则饮食增,五脏皆得所养,而气自益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花鱼鳔200克,旱莲草60克(布包),放入锅内加水用慢火炖1天,时时搅拌,防止烧焦,使鱼鳔全部炖化,去渣。分4次服用,每天2次,服时加热。
乳癌初起:取鲜黄鱼10——20条,将背翅剪下,贴石灰壁上,不要沾水,愈久愈好,用时火炙成炭为末,1日2——3次,每次5——10克,陈酒送下,连服1月。
肾亏腰痛:鱼鳔胶、鹿角片等量,砂锅炒至色黄松脆,共研细末,以黄酒或葡萄酒送服,每次3克,日2——3次。
黄鱼的烹饪方法甚多,红烧、 、煨汤、清炖或配以其他菜煮成蛋蓉黄鱼羹、卷筒黄鱼、雪菜大汤黄鱼、松鼠黄鱼等。用黄鱼制作的各种菜肴,肉鲜味美,色彩艳丽,香气四溢,形态美观,是喜庆筵席上菜肴佳品。
(1)将黄鱼洗净,片下两面的肉片切成长条,撒上胡 及沙拉油备用。
(2)起油锅,用温油将鱼条拌开后捞起,锅中只留1小匙油。
(4)另烧一锅水将面烫熟,放入作法3的汤中,再加入作法2的黄鱼条,转小火煨煮约5分钟,到面入味即可。
(3)锅内加清汤,下入葱、姜片及黄鱼烧开至熟。
(4)捞出葱、姜片,下入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及香油。5. 出勺装碗,撒上 叶。
(4)黄鱼一面煎好后,用锅铲小心地将鱼翻面,炸另一面至两面都呈金黄色;
(6)将煎好的鱼放入,烹料酒去腥,调入盐、酱油、白糖和少许醋,加清水没过鱼身,大火烧开;
(7)放入豆腐、盖上锅盖改小火炖煮。约10分钟后揭开锅盖,淋入水淀粉,改大火将汤汁收至浓稠即可。
(2)热油锅,把擦干水分的黄鱼下锅用中火煎至定型转小火煎至金黄;关火稍冷却后再翻面,翻面以后同样的方法煎至另一面金黄。
(3)黄鱼身上放上姜丝和葱白,加入白糖、生抽,倒进半碗清水,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焖至酱汁即将收干。
(4)夹走姜丝和葱白,用葱花和红椒圈装饰,装碟。
(2)盘子里先放几根葱白,再把黄鱼放上去摆好盘,然后放少许盐,酱油,倒点料酒,再放 姜丝和葱段在鱼上。
(3)锅里的水烧开后,把鱼放进锅里蒸,大火蒸8分钟。
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主妇心得:优质黄鱼体表呈金黄色、有光泽,鳞片完整,不易脱落;肉质坚实,富有弹性;眼球饱满凸出,角膜透明;鱼腮色泽鲜红或紫红,无异臭或鱼腥臭,鳃丝清晰。选购黄鱼时,要注意,黄鱼没有太大的,一般七八两左右,太大的,很可能是假黄鱼。新鲜的黄鱼眼睛晶莹透明,用手按压,感觉鱼肉有弹性,扒开鱼鳃,其颜色比较鲜红的,就可以放心购买。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分: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外行很相似,但大黄鱼个头比小黄鱼大,其尾柄的长度为尾柄高度的3倍多;臀鳍的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鳞较小、组织紧密,背鳍与侧线间有鳞片8——9个;头大、口斜裂、头部眼睛较大。而小黄鱼体背较高,鳞片圆大、尾柄粗短,口宽上翘,眼睛较小。
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支气管哮喘,癌症,淋巴结核,红斑狼疮,肾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