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咖啡馆,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今年 已经更新过4次上海咖啡地图,写的速度还是跟不上开店速度。
趁着2017年的尾巴,我们又去新开的咖啡馆逛了一圈,不仅遇到一些好喝的新店,还发现在许多正在萌生的新事物新理念。调制咖啡,也可以像尾酒一样奇妙?咖啡馆的边界,可以模糊到什么地步?
今年夏天,在太原路上开业的十平米小店。店内时常人头攒动,隔着一张制作台,咖啡师会时不时与你聊上几句,像是在朋友家厨房里一样随意自然。
大半年内去了好几次,菜单总是简单一页,饮品却随季节轮换。夏天有冷萃,柠檬唱主角,冬天则有围炉煮,蛋酒小拿铁,光听名字也感到温暖。
鸳鸯是把南非国宝茶磨细后与咖啡粉混合萃取,混合的粉末带着烟草与海苔香味。萃取后倒入牛奶,香甜圆润。整杯饮品咖啡因含量很低(国宝茶不含咖啡因),感觉特别适合冬日夜晚。
围炉煮的灵感大概来自热红酒,用埃塞俄比亚冷萃代替红酒,喝起来更清甜。肉桂丁香煮出了柔和的甜味,酥软苹果块的果香,与冷萃咖啡的花果香融合得恰好。围着小炉,在冬天喝上一杯,浑身一下子暖了起来。
蛋酒小拿铁,混合了酒、咖啡、牛奶和红糖液。虽然加入了威士忌,但是入口并不浓烈,而是有点像风味独特的酒酿。据说杯型也根据客人的意见进行了调整。
这家店从来不缺想象力与好奇心,对于两位咖啡师来说,酒吧喝到的某款鸡尾酒,国外喝过的奶茶……都能让他们灵感乍现。
难得的是,锐意创新的同时也没有疏忽口味。对每种咖啡足够了解,也足够尊重,才能做出这样独特而又平易近人的咖啡吧。
这次逛馆子,我们遇到很多时令的桂花拿铁、姜味拿铁。喝起来呢?糖浆是糖浆,拿铁是拿铁,貌合神离,往往还会过分甜腻,让人对“风味拿铁”敬而远之。
让我们改观的,是Oha Cafe的那几杯。
玫瑰卡布奇诺,用了来自贵州的手工玫瑰花酱,拿铁甜感与玫瑰花很搭,偶尔会尝到细碎花瓣,甜味克制,液体顺滑,像是拿铁自带玫瑰香甜一样!
因为菜单简单,我们(又)全部滚了一遍,姜汁拿铁和焦糖无花果拿铁也都堪称教科书典范。风味调制与拿铁浑然一体,既不喧宾夺主,又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