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初二学生小云(化名)看着自己的视力表,不顾身边站着好几名医生、老师和同学,
眼角开始滚下泪珠,渐渐转为啜泣,不愿再听医生和老师的安慰,转身离开。
视力表上清楚的写着:左眼近视50°,而右眼,远视700°……
她今年读到了初二,之前从未有人告诉过她,她的右眼已接近失明。
而这只是此次义诊的一个缩影,近5000名中小学生可能接受了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正规
的眼科视力检查。在此之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没有进行过任何的眼科疾病普查。在乐昌,
超过80%的中学生在学校食堂只打饭,吃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干菜,一罐干菜就是一个星期的伙
食。他们没有多余的金钱和精力去考虑吃饭之外的问题。
而即使能够买的起菜的学生,食堂也只有两种菜供他们选择,左边白菜,右边萝卜。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刘医生无力改变山区贫困的现状,他所关心的,是如何尽快改变学生
和家长们对眼镜的强烈排斥,说服他们为早已近视的孩子早日配上眼镜,最起码,接受这次眼
科义诊,因为义诊中,需要配眼镜的学生不用花一分钱,中山眼科验光配镜中心会为他们免费
赠送适合他们的眼镜,并指导使用。
乐昌地处粤北山区,自然环境并不算是优越,特产也多是芋头、马蹄之类农产品,农民收
入低,土坯房仍大量存在,如此困难度的经济条件,导致眼科健康意识较低。最为突出的,就
是不愿戴眼镜。
至于为何不愿戴眼镜,校长、老师、志愿者、家长都有着各自的看法。家长们担心别的孩
子都不戴,自己的孩子戴了,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柄”;校长则认为是由于学生的贫穷,舍不
得花上一笔吃饭之外的钱去配眼镜;而志愿者们则听到了另一种说法:戴眼镜会导致视力进一
步加深,不如不带。
对此,随行的市教育局官员和来自广州的医生志愿者们均表示:改变观念,需要时间
。而且,有些事情,不在他们掌控之中。
事实的确如此,在一所条件相对差一点的镇级中学,虽然教学大楼外表尚可,但校长无奈
的摊开双手:尽管楼房已经建成六年,但仍有一百多万施工款未能结清,施工队年年讨债。而
更早建成的学生宿舍,玻璃都没有装齐,幸好东莞一家企业伸出援手,援助了一批钢制的架子
床,学生们才没有打地铺。至于卫生间,走遍全校,除了一个公厕,竟然一个多余的卫生间都
找不到!
如何改变落后的观念?能为山区的孩子送去多少副眼镜?这才是他们关心的.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献出自己最大能力的爱。